-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投[06/01]
-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期[06/01]
-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版面费[06/01]
抗骨质疏松治疗为膝关节置换术保驾护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文明教授 强>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杰平基金会骨科专业
张文明教授
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 p>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杰平基金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骨科主任福建省医学会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膝关节学会会员
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
髋关节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体育委员会委员医学会医学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联合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感染预防研究组副组长,副主任医师社区关节疾病预防研究组组长
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流行病学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软化、糜烂,其次是软骨下骨外露,最终导致关节面完全畸形和破坏。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症状的膝关节OA患病率为8.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KOA3的重要危险因素。
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目前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4。然而,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5,还会因术后骨强度不足而引起关节周围疼痛、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4。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期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后期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6。 KOA和OP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两者密不可分。需要“一病、双治、共治”。治疗KOA时,要注意预防和治疗OP,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3。
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
对照分析研究 6. 抗骨质疏松的比较骨质疏松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通过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两组入院时和膝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显着高于术前(t=,P<0.01),且A组优于B组(P<0.05)。
两组比较,A组有6例术后月度和末次随访复查时骨密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用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全身抗骨质疏松手术前后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着减轻术后疼痛,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加重,更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安全和必要的治疗。
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抗骨化药物可延长假体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长期应用抗骨化药物关节置换可以明显降低关节翻修的总发生率,延长假体关节的寿命,防止关节置换翻修的发生。特别适用于身体状况不能耐受关节修复手术的老年人。
A Meta analysis 7 通过搜索(当时检索截止日期为 2016 年 2 月)PubMed、Cochrane 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最终纳入 4 项队列研究和 1 项病例对照研究,全部为英文。以总样本量为例,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置换术总翻修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30,95%CI:),说明实验组组(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期规律性)抗成骨药物翻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抗骨质疏松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他机制 类药物和中药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某些药物。有些药物会引起低钙血症。
Disulumab 作为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肾功能不全不影响disulumab的代谢9。肾功能受损患者的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血药浓度相似。
Dissumab治疗3年,不会对肾功能有影响10。与安慰剂相比,desulumab 组的血清肌酐变化没有显着差异。
血清肌酐相对于基线的变化
文章来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gjwkzzzz.cn/zonghexinwen/2021/0821/455.html
上一篇:Science杂志年度十大机器人公布!
下一篇:当外科医生遇到人工智能